近日,几十家北京老字号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外文招牌“海选”,意在塑造国际化的形象,向海外扩张市场、传输中国文化。
如此高调的行动,在笔者看来,要么是一场不可当真的商业秀,要么是老字号急寻扩张出路。但“洋招牌”救不了老字号。
北京的老字号解决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、解决在本土市场的生存问题,倒是当务之急。如果说没有“洋招牌”,确实是海外顾客了解的障碍,那么中国的顾客应该不存在障碍了吧?为什么许多老字号连中国人也不愿意光顾呢?
市场竞争力取决于什么?归根到底是产品和服务,在此基础之上,再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与文化内涵,形成综合竞争力。某些老字号,没有审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变化、消费者的需求,一味强调文化的重要性,实在是以偏概全。
一位老字号的负责人说:我们的中文招牌无论是读起来还是看起来,都符合中国传统的流畅、吉祥,但直译成英文就失去了中文的博大内涵了,我们十分伤脑筋。而“麦当劳”的招牌本身是什么文化内涵?“必胜客”3个字传达了什么文化底蕴?如果不考虑内功的强化,只是盲目相信文化的魔力,文化便成了廉价的包装纸。
在上海,杏花楼、上海老饭店、绿波廊等老字号,都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场,生意十分兴隆。一打听,人家在海外压根就没用“洋招牌”,什么原因?研究一下这几家店的产品与服务,答案不言自明。
|